七七九章 大包大揽(1 / 2)

青州的几位外交能手,这次都没跟来。

战前,王羽便对胡骑战法有过深入了解,本来是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结果战局几次跌宕起伏,让他提前完成了初步目标。

现在调人?从高唐千里迢迢的跑来蓟县,然后再走更远的路程去辽东,实在太折腾人了。历史上郭嘉就是在去柳城的路上病死的,王羽可不舍得让孔融、鲁肃也折腾这么一趟。

何况,最近孔融等人都很忙。

随着青州人口的猛烈增长,以及郡学、县学的全面铺开,以泰山书院为代表的青州教育系统也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最大的问题同样是缺人。

孔融和他那帮名士朋友本来只是在书院挂了个名,光拿薪俸不做事,算是一帮另类。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帮忙,主要是王羽不大放心他们,怕他们把名士那套东西带到书院里,把学风都给带坏了。

但蔡邕可不管那么多,老头急啊!

青州的扩张速度太快了,从一开始的半个青州加一个泰山郡,已经变成了横跨四州的庞然大物,辖下有超过两百个县城,一个县城派驻五名教习,那就是过千人!

虽然需求很大,但泰山书院积累至今已经超过了四年,这点底蕴还是有的,但供应再多也架不住四面八方的需求啊。

新占据的领地需要官吏,北征需要大批随军幕僚,海外的几块殖民地也需要很多人手,再加上书院中还有相当比例的,不适合参赞政务、军务技术类学员……

北征大军出发后,蔡邕一下就焦头烂额了。

这种时候,岂能放任一群闲人的存在?老头直接抓了这帮人的壮丁,不但孔融,连祢衡都被他给拉上了。

得到消息时,王羽很是琢磨了一阵子,祢衡教书?教出来的学生,不会都是愤青吧?逮谁骂谁的那种?

反正孔融一时是脱不开身了,而且王羽觉得这位大儒也不太适合这个任务。

对付公孙度,须得软硬兼施,孔融口才不说,但未必具备能折服对方的见识,祢衡就更不用想了,这位青州第一骂手只适合去下战书。

最后只剩下鲁肃了。

王羽权衡了一番,觉得鲁肃留在鲁国的作用未必很大,不如调到幽州来帮忙。其实仔细想想,诸葛亮也挺合适的,历史上他出使东吴,还是很有一番作为的,不过看看这几天诸葛亮忙得人影都见不到的样子,王羽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命令流水般发出去,回应都需要很长时间,王羽这段时间除了考虑未来战略之外,主要就是在忙战后的抚恤工作。

幽州开战以来,青州军虽然一路高奏凯歌,但战损却也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在居庸的决战之中,青州军总体伤亡超过了五千,损失之大,直逼当年的高唐大战。

损失最大的是泰山军,特别是前身是黄巾军的那几个营,伤亡率比持斩马剑列阵于前的摧锋营,和披重甲在两翼护持的拔城营高出近倍。

单是这几个营的损失就超过了四千,活着的人也是个个带伤,加上另外两个营也是被王羽当做主战部队使用,一直在激战的最前沿,整体损失加起来达到了五千。

近卫铁骑的损失也很大,他们从一开战就冲杀在第一线,一度被数万胡骑不计损失的疯狂围攻,损失当然小不了。

不过,和巨马水那一仗差不多,铁骑很多都是伤而不死,全身板甲的防御力实在太高,胡骑在装备方面的劣势,在和铁骑的搏杀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最后统计下来,铁骑虽然也是人人带伤,但战死者只有三百出头,与泰山军的惨重伤亡完全不可同曰而语。

伤亡最小的就是隐雾军,轻骑的特点就是避强趋弱,太史慈和魏延虽然没有赵云那种异乎寻常的敏锐直觉,却也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

他们很好的执行了王羽事先的交待,准确的击中了胡骑阵型薄弱处,迫使胡骑和主力部队正面碰撞,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