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五章 无极甄氏(1 / 2)

平原城外,鼓声隆隆,杀声震天。

校场四周都有传令兵挥舞着各色旗帜来回跑动,大声叱喝着,各种号令流水般传出。

烟尘冲天,却遮不住甲骑那浑身具甲耀目的光彩,高大健壮的战马排成整齐的队列,在骑兵娴熟的操控下,时而结成圆阵,时而化为三角锥,时而铿锵有力的呐喊着,纵马疾驰。

王羽肃立校场旁的点将台上,脸色却一点都不严肃。

“怎么样?孔明,西路的补给问题解决了!”

王羽弹一下手中的信纸,眉飞色舞的说道:“黑山的各位真是通情达理啊,只要求粮价上浮两成……啧啧,这怎么行呢?太让乡亲们吃亏了,孔明,回信给孙将军,告诉他,两成太少,至少也要五成往上才行!参与北征的将士,都是国之栋梁,支持北征的百姓,也是忠义之民,怎么能让他们吃亏呢?”

王羽高兴的有些忘乎所以,不过诸葛亮也能理解。

西三郡敞开大门本身的意义就很重大,这标志着青州与黑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不过最让人高兴的还是黑山军的合作态度。

能在西三郡过路并就地筹集粮草,能极大的节省青州的开支。粮草运输的损耗,比粮食本身要高出何止一两倍?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这句名言可不是空话。如果从魏郡运粮到中山、常山前线,花费何止要多出几成?几倍都挡不住!

有了黑山军的配合,羽林军前期可以快速突进,也不用担心中期的相持,无论进退,都从容了很多,王羽又岂能不喜?

“主公,亮有个疑问,不知道能不能……”

“哦?既有疑问,但说无妨。”王羽正在兴头上,自无不可之意。

“主公您对此应该早有成算的吧?所以才料定,羽林军可以后发先至,进抵拒马河?”要不是看到王羽乐成那模样,诸葛亮真有些怀疑,王羽是不是早就算计好了——从高唐会盟那时,他就算准了张燕的性格,为今天借道筹粮做好了伏笔。

可仔细想想,要是连这都能算计出来,那也太神了。

张燕从前表现得没多少野心,那是形势使然,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山大王而已,要是整天做着争鼎天下的美梦,就算他自己不羞,也别想说服其他人跟他一起疯啊?有了三郡之地后,谁敢保证张燕就那么老老实实的不动其他心思?

“的确有点想法,不过我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王羽随口答道。

张燕没野心,这是历史上验证过的。

在袁绍全据河北之前,张燕一直和公孙瓒联手抗敌,直到公孙瓒覆灭的前夕,张燕还在努力营救。相比于受了公孙瓒大恩,占据徐州之后却只顾着扩大地盘,一点都没有北上青州,打通和公孙瓒联系的意思的刘备,张燕简直就是个圣人。

而公孙瓒覆灭之后,张燕也没有屈服的意思,一直不屈不挠的给袁绍添堵。可等到官渡之战打完,张燕却直接就降了曹操,完全没表现出先前的顽强不屈。而降曹之后,这位名噪一时的宿将就那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再没有活跃的事迹见于经传。

除了没野心之外,没办法解释这一切,拿刘备一对比就很清楚了。

至于张燕到底没野心到什么程度,王羽本也不是很确定,直到张燕开始在三郡闷头种田之后,王羽才发现,这位飞燕将军果然很有圣人的潜质,他这是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所以,开始我也只是想试试,反正三郡无险可守,一马平川,张燕若有异动,总比他们在黑山的时候容易对付。后来看他种田种得那么认真,我才明白,他是个好人啊。”王羽这句话说得情真意切,但诸葛亮却听出了另一层意思。

他提醒道:“您就这么有信心,不怕张燕阳奉阴违,笑里藏刀,重蹈观泽之战的覆辙?”

秦国强大起来之后,曾一度采取过远攻近交的策略,于是有了借道韩魏伐齐的观泽之战。那一仗秦军本来占了上风,但打到一半,被韩魏突然从后背捅了一刀,结果就悲剧了,成了与假道伐虢寓意相反的借道典故。

王羽微一皱眉:“应该不大可能,这对他能有什么好处?总不成他希望胡虏入寇,把他辛苦经营的三郡踩成白地吧?”

“这可难说,人心难测,黑山就算不偷袭我军,却可以切断我军的补给来源。”

诸葛亮摇摇头,指出有可能的疏漏之处:“黑山那边只要提高两成,您却主动帮他们提价,就有些不妥。听说张燕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拗不过众人之意,勉强为之。提高价格固然能激发三郡百姓的售粮热情,但若有人看到好处,囤积居奇,岂不坏事?”

“也有道理。”王羽仔细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