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 / 2)

仲彭不由倒吸看一口冷气,八十年代不比后世,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香江,拥有一间有规模属于自己实验室,几乎是制药圈大牛的专利。

哪怕是曾经身为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的自己,仲彭曾经拥有的也不过是不到五十平米的小型实验室,规模与这一整栋别墅几乎是天壤之别。

换了衣服走进二号实验室,仲彭不由在心里暗暗吃惊,真能让香江大学一众教授都眼馋的实验设备,对仲彭来说更是震撼。

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另外三个实验室也是这种水平?”

郑玲玲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道:“如果不算李铮先生给自己买的一些小东西,那么是的。”

“小东西?哪些小东西?”仲彭心里激动,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很没有礼貌,但他还是开口问了出来。

郑玲玲抿了抿嘴,指了指理智冷冻柜里的试剂,“李铮先生用的试剂、玻璃管等都是世界上最好最贵的,而李铮实验室能供给其余三个实验室的只能是标准款。”这也是李铮这个老板唯一享受的特别待遇了。

仲彭抬手擦了擦自己的眼镜,努力靠近实验室玻璃去看放在桌面上的玻璃管。

李铮从二楼走下来看到的就是仲彭努力贴近玻璃的模样,不由哑然。

“仲先生您好。”他快步走下来,向仲彭伸出手。

仲彭下意识地在裤子两侧擦了擦自己的手,随即才握上了李铮的手。

“您好您好。”那次在家门口还没感觉,在这实验室里,李铮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沉稳和自信,不是浸淫了实验室许多年的老手,是装不出来的。

仲彭脑海里的疑惑一闪而过,这位李铮先生不过十七岁,除非他一出生就在实验室里,否则……

这个疑惑在仲彭脑海中并没有持续很久,他的全部心神就被李铮的问题吸引了过去。

“听说仲彭先生有意成为李铮实验室的一员?”李铮开门见山地说道。

他起身替仲彭和自己泡了杯咖啡,将其中一杯放在仲彭身前,李铮抿了一口杯中苦涩的黑咖啡,笑眯眯地等着仲彭的回答。

仲彭放下了手中的咖啡,坐直了身子,严肃地说道:“是的,我希望加入李铮实验室。”

身为香江大学前医学院教授,仲彭有自己的骄傲。若不是放不下曾经,他何苦落到如今这么地步。

要知道,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教授,教出来的学生可不少了,从香江大学毕业出来的,大都在社会上混得不错,他若是有心想摆脱自己贫穷的现状,根本不困难。

但是他一直没有这么做,他本以为自己将会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直到李铮上门……

李铮这个名字,在如今香江的生物学圈子里,可是如雷贯耳。

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李铮的事迹时,仲彭的第一反应是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不过因为当时候李铮是代表香江大学在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做的报告,仲彭并不认为这是李铮个人的成果。

直到玛丽医院铜绿假感染事件,仲彭明白,在他们这个圈子里如果一次可能是巧合,但两次三次,那必然是真才实学无疑了。

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情有义还极具才华的老板,仲彭居然觉得他并不排斥这个选择。

看到李铮那一刹那,那从心底涌起的难以控制的激动,和如擂鼓般跳动的心脏,让仲彭明白,原来自己这么多年都在自欺欺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热爱的事业。

李铮看着仲彭严肃的模样,心下对其多了几分好感。

他很明白,年纪是自己如今发展路上最大的阻碍。在很多人眼中,年轻等于没经验,李铮希望李铮实验室能成为一个高产的实验室。

而想要达成这一点目标,最重要是其他人对李铮的信服力。他需要几个懂得听话配合默契的同事,而非自以为了不起随意挑战自己权威的知名学者。

“中午吃了方便面?”李铮并没有正面接仲彭的话,而是选择岔开了话题。

仲彭眼中的暗淡一闪而过,他笑笑道:“是啊,这里交通不方便,我走了很久才看到了一家小店,所以就随意吃了点东西解决了。”

仲彭从早上八点一直等到中午十二点,实在忍不住了才离开去找午餐,没想到正好和李铮错过。

“您年纪大了,多吃方便面不好。”李铮皱着眉头说道。

仲彭突然笑了出来,“李铮先生,您如果把垃圾桶里的泡面盒子扔了,这说出来的话大概能更有信服力点。”

李铮闻言,目光扫过不远处垃圾桶里的泡面残渣,不由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李铮先生,这是我最近几年写的论文,您可以看看。”仲彭小心翼翼地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纸。

这一沓最底下的那几张纸已经泛黄了,想来有一定年代了。

李铮也不推拒,直接接过,细细看了起来。

底下那几张泛黄的论文已经是老黄历了,很多结论已经被确认。但是李铮注意到仲彭论文落款的日期,竟有不少还在那些论文发表前就得出了结论。

只是因为没有实验室,他这些资料里都缺乏了数据论证这一块,这一块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论文的层次。

“这些结论都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你是怎么得出来的。”李铮忍不住开口问道。

那沓论文的最前面,是关于李铮所研制的巴胺沙丁的改进猜想。李铮不得不承认,如果自己不是有着后世的知识,他还真不一定能得出这个猜想。

若是说前面那些完全可以造假,但这一份……李铮目光不由严肃了起来,或许……他捡到了一个宝?

人人都说李铮是天才,但李铮知道虽然自己的智商确实比别人高了点,但比起那些真正的天才来说,他还差得远了。

前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就遇到过这种人,那人对生物实验有着一种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直觉。

很多实验,一般学者需要实验成千上百化合物。要知道自然界的化合物千千万万,如果没有方向一种种实验下来,将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这也是为什么一种药物的诞生,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

但是,有一种人,在后世被称为实验室的“bug”。

第77章

这种人对生物制药的实验有着一种难以用科学解释的敏锐直觉, 照李铮的话来说,这完全是老天爷赏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