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带发效忠(1 / 2)

医匡九合 影山红 1135 字 6天前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当张力轻轻吟着这首绝命诗,缓步走进议事大厅的时候,他看向阎先生的眼光中充满了崇敬之色。

没错,康兴安带回的这位举人阎先生,名字叫做阎应元。

历史上阎应元只是区区的一个江阴典史,本来当时江阴隶属的常州府已经投降了满清,可是当满清的“剃发令”下达到江阴的时候,江阴城六万义民立刻群情汹涌,誓死不肯剃发。江阴城并没有什么正规的军队,但是六万民众此刻人人皆兵,坚决举起了抗清大旗。他们的领袖,便是江阴典史阎应元。阎应元率领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以及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第一英雄也!

张力口中吟诵的绝命诗,正是阎应元就义时所作……

康兴安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来人正是张力,他立刻行了一礼,而他身旁的阎应元也紧跟着躬身一揖。

张力微微颔首,一边走到主位上坐下,一边笑着对阎应元道:“阎先生此番前来辽东,本督师心甚喜之。”

张力这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阎应元大吃一惊,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露出一脸的惊异之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的称呼在古代乃是极大的尊称,并不是如后世那样泛指成年男性。阎应元先前已经从康兴安的口中了解了很多团山军的事情,譬如辽东督师张力称呼“先生”之人,只有宋应星和卢象升二人而已。

原本康兴安是带着委任状前去找阎应元的,阎应元科举失意,考了几次都没考上进士,自然也没有什么做官的可能。开始阎应元也不想来辽东,后来实在架不住康兴安的软磨硬泡,加之张力的名字在大明现在已经是如雷贯耳,他也想来这边看看--这个叫张力的年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竟然能扭转辽东的战局,让“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当然,在阎应元的内心身处,“学而优则仕”才是最大的原因。大明朝的读书人么,不为不做官的话又去读什么书呢?

张力对此心知肚明,这位阎举人现在都三十多岁,明亡时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才做了个区区的小典史,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然而,切莫小觑了这些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他们怀揣救亡图存的梦想,也有一颗**丝想要逆袭之心!

如果自己没有来这一世,阎应元注定是个悲剧,可是正如卢象升一样,自己既然来了,这等华夏民族的英雄儿女,定然不能让他们“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