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举火开炮(1 / 2)

明贼 五味酒 1891 字 7天前

当时间进入崇祯十一年的腊月,整个黄河以北已是千里腥膻,兵连祸结,战火蔓延至每一个角落,只有大明京师像一跟柱石般坚定而又孤独的插在一片惊涛骇浪之中。而这根柱石的掌舵人,大明当今皇帝朱由检正面色阴沉的端坐于奉天殿之中。

朱由检的目光从殿下文武百官脸上逐一扫过,他已经问了三遍,竟没有一人能给他答复,哪怕是不满意的答复也没有。太祖传下的江山到了十六代,已经折腾成这个鸟样,他倍感无力,甚至有一丝恨意。

恨老天不公,如果他是汉灵帝、晋惠帝这样的昏聩无能之辈也就罢了,自从即位以来自己兢兢业业,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与懈怠。可到头来大明江山反倒更加风雨飘摇,天灾不断,北虏肆虐。每每午夜梦回,忍不住垂泪痛哭,大明江山便要亡于他朱由检之手吗?不甘心那!

不知是哪位大臣实在憋不住咳嗽了一声,这才将他的思绪拉回奉天殿。面对一群整日尸位素餐的群臣,他觉得自己已经无计可施。大臣杀了一批,贬了一批,可仍旧不能震慑这些蝇营狗苟醉心于私利的大臣。

这时他甚至有点想念温体仁了,不管如何,他在任时,总会给自己拿出一个办法。同时,朱由检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瞟向了内阁首辅刘宇亮。

刘宇亮本低着头双目盯着手中笏板似老僧入定,但一阵透骨的寒意使他再无法强自镇定,出于多年朝会养成的直觉,他能感受到皇帝那冰冷的目光。

自打温体仁罢相以来,没一个人能在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超过半年,短短几个月便惨遭罢黜。刘宇亮六月进内阁首辅到现在刚好半年。一阵强烈的,不详的预感涌了上来。

汗水自鬓间滴滴淌下,冰冷的目光仍在刘宇亮身上如刀如剑般没有移开。他终于忍受不住,踏出一步。

“臣有本启奏!”

说出这句话以后,刘宇亮突觉罩在身周的冰冷似乎也消失于无形。

朱由检长舒口气,首辅终归还是站出来了。

“卿家可有对策?”

刘宇亮抬手用袖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这个动作极为不雅,算是君前失仪,但只要他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朱由检都可以原谅。

“臣,臣,臣自请军前督察兵事。”

崇祯没想到刘宇亮憋了半天就是这么一个主意,但仍就喜出望外,只要臣下敢于用命,这大明就亡不了。当即手拍龙椅,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好,即日起由刘卿家总督天下兵马!卢象升怯战惧战,贻误战机,致使直隶战事日渐糜烂,将他革了吧!”

卢象升连战皆败,朱由检早就想换掉他,刘宇亮坐论兵事之时也还算头头是道,今日自请督师,所幸就用它代替卢象升吧。

此言一出,百官皆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

“万岁,大战之中临阵换将,恐伤军心士气,还请万岁三思!”

与此同时礼部左侍郎薛国观亦站出来反对。

朱由检原本豪气万丈,认为首辅督师总会为这乱局,带来一丝光明吧,但却没想到他在兵事上最为倚重的杨嗣昌竟然跳出来反对,气道:“朕问计之时,一个个都装哑巴,有人站出肯为朕分忧,尔等又连不迭的反对,都,都是和居心?”

朱由检虽然专断,但在兵事上却极为倚重杨嗣昌,别人反对他可以不在乎,但是杨嗣昌提出反对意见就由不得他不重视。

但看到杨,薛二人一副义正言辞的神态,就是一阵心烦,便想早点了结此事。

“就依杨卿所言,卢象升留任,刘卿仍旧代朕南下督察军事!”

言毕,扫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小太监。小太监激灵的很,立即便明白了皇上第的意思,一甩手中拂尘,上前一步,尖声喊道:“退朝!”

小太监喊毕,百官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今日的早朝终于混过去了。

朱由检在群臣山呼万岁声中离开奉天殿,刘宇亮一抹脸上汗水,心里却泛起了无限凄凉,早间来时还心情大好,此刻却得了个视察军事的差事,出了北京城,这天下还有安宁地方吗?自己还有命回来吗?

他在殿上之时,脱口督查军事也是被崇祯逼急了,如今木已成舟,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刘相留步!”

刘宇亮不用回头也听出了唤他之人是谁,回头拱手。

“适才殿上还多亏杨相出手相救,否则……”

后半截话刘宇亮是如何也说不出口了,让他吟诗作赋,写写文章那没的说,就算纸上谈兵都能头头是道,但真真让他去统兵,那可真真是赶鸭子上架。

杨嗣昌一摆手,“你我皆是为了朝廷,皇帝一时意气之言自当劝阻。”随即又肃容道:“刘相此去可有定计?”

刘宇亮正抓瞎,对于兵事他一窍不通,如何能有什么定计。

“还请杨相教我!”

此时当然顾不上什么脸面问题,再说,杨嗣昌知兵是在皇帝面前都挂了号的,自己向他求教绝没什么可丢人的。

“嗣昌有一言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