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洛阳局势(1 / 2)

董卓采取暴行,先杀袁家满门,又派兵劫掠四方,关东联军不仅没有进攻洛阳,反而一哄而散,让董卓内心很看不起关东的这些士人,特别是袁家兄弟,连家仇国恨都不管了,只顾着抢地盘了。

关东士人都是纸老虎。

没有了外部威胁,在朝堂上大权独揽,且有冠军侯的鼎立支持,董相国于五月初,在洛阳自封为太师,位在刘姓诸侯王之上。

自此,董卓更是飞扬跋扈,不再像乡巴佬那般,对士族畏惧和讨好;自信心更是空前膨胀,再也不拿中原士族当盘菜了,笼络?安抚?得了吧,费那劲干嘛?不服就打,反正他们也不是西凉铁骑的对手。

五月中旬,董卓更是借口卫尉张温与袁家私通,将张温拷打致死,并下令将张温一家满门抄斩。

朝堂中更没人敢对董太师有半点微言。

董卓荒淫无道,李儒却看的长远。

此时,董卓将一切军政大事皆委托给李儒,让李儒有了发挥的空间。

李儒揣摩出董卓的心思,便按照董卓的想法进行雷厉风行的调整。

首先,给董卓镀金,对外宣扬,董卓乃凉州名将张奂的嫡系传入,继承了陈蕃、李膺等老一辈名士的品德、情操和能力;当年董卓曾任张奂的别部司马一职,跟着张奂征伐异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

李儒将张奂的三个儿子以及他的众多弟子皆尽从弘农郡接到洛阳,从优安排。

其次,对这气很大的汉室铁杆,让他们位居高位,却不给他们实权,让他们为朝堂摇旗呐喊,宣扬忠汉思想,提高朝堂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

袁家采取从地方包围洛阳的策略,夺取地方军政大权,显得急功近利,以至满门被斩。

同为四世三公的大士族杨家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希望从朝堂开始变革夺权,无奈董卓过于强盛跋扈,只能对董卓关系暧昧。

李儒作为难得的智者,感觉杨家没有军权,便于控制,必须好好利用,于是投其所好,上表推举被免职的杨彪任光禄大夫,十多天后,又迁任大鸿胪。

对皇甫嵩和朱儁等名将,既不能放他们离去,与士族或者军阀诸侯勾结,又不能让他们掌权,与董太师对着干,便将他们皆封为尊贵的高位,却没有任何实权。

最后,加大对凉州人和雍州人的权力,这可是董卓最信任的人。李儒希望用凉州人和三辅人逐渐代替关东士族在朝廷的控制。

李儒进行着一系列内部调整,也没有忘记对军事的调整。

郭汜继续担任虎牢关大都督,日子过的非常悠闲,关东联军解散,没人对他造成威胁,步兵坚守关城,骑兵偶尔出去打猎解闷,陈留郡和颖川郡皆是他的猎场,此举为陈留郡和颖川郡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面对强盛的西凉铁骑,陈留郡太守张邈和驻守己吾县的曹操,皆不敢与之正面对敌。